風力發電設備及操作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連接至一電網路之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一發電機與具有一可調整旋轉速度之一空氣動力轉子,在該方法中,可使該風力發電設備以一最佳旋轉速度在相對於盛行風條件最佳之一操作點處操作,其中該風力發電設備係以一非最佳旋轉速度在一非最佳操作點處操作歷時一過渡時期或持久地操作,且該非最佳旋轉速度高於該最佳旋轉速度。 公开号:TW201303151A 申请号:TW101111515 申请日:2012-03-30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Alfred Beekmann 申请人:Wobben Aloys; IPC主号:H02P9-00
专利说明:
風力發電設備及操作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及一種對應風力發電設備。 風力發電設備通常為吾人所知,且用來自風獲取動能且將動能轉換成電能以將電能饋送至電網路中。在彼方面,風力發電設備現今亦執行支援由其饋送之電網路的任務。 因此,舉例而言,自2000年起之德國專利申請案DE 100 22 974 A1(2001年11月22日特許公開之申請案)描述頻率相依功率調節。根據該申請案提出,隨著網路頻率上升,一旦網路頻率已超過極限值,由風力發電設備饋送至網路中之功率就縮減。 彼申請案考量存在能量供應之過剩的網路情形,此情形由於大發電站之效能而導致根據上述特許公開申請案DE 100 22 974 A1之發明所處理之頻率增加。 在網路中之不足能量供應或增加能量要求的狀況下,將存在頻率下降,理想地將有可能隨著饋送至網路中之功率之增加而對頻率下降作出反應。然而,待饋入之功率之增加難以藉由風力發電設備實施,此係因為風力發電設備最佳地已經將可自風所獲取之最大功率饋送至網路中。然而,為了至少准許短期的功率增加,(例如)根據德國專利申請案DE 10 2009 014 012 A1提出,應使用儲存於轉子發電機系統之慣性矩中之旋轉能來實現短期的功率增加。然而,此方法取決於儲存於轉子發電機系統中之旋轉能。 作為目前另外先進技術,此時通常關注以下公開案DE 103 41 502 A1、WO 2011/000531 A2及WO 2005/025026 A1。 因此,本發明之目標係縮減或克服上述問題中至少一者。詳言之,本發明設法提供一種提出網路支援之改良選項之解決方案。本發明至少設法提出一種替代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如請求項1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控制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該風力發電設備連接至一電網路且具有一發電機及具有一可調整旋轉速度之一空氣動力轉子。該空氣動力轉子將不同於為該發電機之部分之一電動力轉子。該發電機且因此該風力發電設備總體上為該旋轉速度係可調整之一類型。因此,該旋轉速度不與亦可被同義地稱作該電網路之輸電幹線系統之頻率固定地有關聯,但可獨立於該頻率予以調整。 此風力發電設備可且通常在相對於各別盛行風條件最佳之一操作點處操作。該等盛行風條件特別係與盛行風速有關,該盛行風速在下文中出於簡單起見而被視為該等盛行風條件之唯一特徵。實際上,將必須考量另外條件,諸如,風之風陣性又或空氣之密度,其在此處出於簡單起見而被忽略。因此,基本上,一最佳操作點將與每一風速相關聯。在彼方面,術語「最佳操作點」用以意謂該風力發電設備自該風獲取儘可能多之能量且將該能量饋送至該電網路中所處之一操作點,然而,在該狀況下,同時考量邊界條件,諸如,特別是該操作點之穩定性及發電設備負載(特別又比如該發電設備之磨損),此最佳操作點之特徵特別是在於(且在下文中出於描述之目的而為足夠的)一對應最佳旋轉速度及最佳功率遞送。在彼方面,該功率遞送涉及饋送至該電網路中之彼功率。在彼狀況下,因為(例如)將自該發電機所遞送之彼功率減去損耗,所以該功率可較高。 儘管對於各別發電設備,針對基本上任何風速皆存在具有一最佳旋轉速度之此最佳操作點,但根據本發明提出,該風力發電設備應在一非最佳操作點處操作歷時一過渡時期,其中在彼非最佳操作點處之旋轉速度(亦即,非最佳旋轉速度)相對於該盛行風速大於該最佳操作點之該最佳旋轉速度。 特別是當預期或存在該風力發電設備將基於該等盛行風條件(更具體言之,特別是風速)而將額外有效功率(亦即,超出當前可饋送至該網路中之有效功率的額外有效功率)饋送至該網路中之一高機率時,提出具有一較高旋轉速度之此操作模式。亦即,對於彼情形,該風力發電設備以一較高旋轉速度操作特別歷時一過渡時期,藉以,將更多動能儲存於該空氣動力轉子中且亦儲存於該發電機之一電動力轉子中。原則上,該過渡期可持續(例如)10秒至30秒、2分鐘至10分鐘又或1小時至5小時或1天至5天。在彼狀況下,取決於所涉及之各別情形,將作出關於將在一非最佳操作點處歷時該過渡時期之對應長度之操作調整至何種程度的一決定。原則上,該風力發電設備亦可以一增加旋轉速度在該非最佳操作點處永久地操作。然而,應注意,此情形可具有對該風力發電設備之一有害效應而使得在該非最佳操作點處之此永久操作將歧化。然而,技術上,該永久操作將係可能的。 原則上,有可能使該風力發電設備以高於該最佳旋轉速度之一旋轉速度操作,而不會使饋送至該網路中之該功率相對於該最佳操作點縮減。然而,因為一增加旋轉速度(例如)引起增加磨損,所以彼非最佳操作點可不利。另外,該增加旋轉速度可以使得該操作點比該最佳操作點更不穩定之一方式而為空氣動力有害的。可能地,彼情形可需要增加調節複雜化及花費且因此需要控制構件之一增加使用(諸如,一轉矩或轉子角之調整),此情形(例如)亦可增加磨損速率。 較佳地,使用無齒輪之一風力發電設備。此無齒輪風力發電設備具有該發電機之該轉子之一極高慣性矩,該極高慣性矩可有利地用於動能之儲存。因此,可藉由該旋轉速度之一增加而儲存更多動能。在彼方面,應觀測到,儲存於此旋轉構件中之該動能係與該旋轉速度之平方成比例。在一同質實心圓柱之狀況下,與該儲存能量成比例之該慣性矩隨著半徑以四的冪而增加。相比於相同材料及相同長度且直徑為1公尺之一實心圓柱,直徑為2公尺之一實心圓柱因此具有16倍的慣性矩。彼情形清楚地展示出一無齒輪風力發電設備可儲存大量動能且可藉由增加該旋轉速度而以超比例關係再次增加彼儲存動能。 在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第一操作特性在部分負載範圍中儲存於該風力發電設備中以用於調整一各別最佳操作點。該風力發電設備可基於彼操作特性而設定一各別最佳操作點。出於彼目的,可以一旋轉速度-功率特性之形式儲存該操作特性。根據該操作特性,可以使得量測該旋轉速度且相對於該旋轉速度來設定一各別功率之一方式實現實施。若(例如)可自該風獲取更多功率,則該旋轉速度進一步增加且根據該操作特性來設定一對應新功率值。可藉由調整該發電機之該轉矩來調整該功率。該轉矩之調整取決於發電設備之類型。若(例如)使用具有一直流激勵轉子之一同步發電機,則藉由對應直流來調整該轉矩以用於調整激勵效應。 此最佳操作特性基本上為針對一盛行風條件(特別是一盛行風速)各別地最佳之許多最佳操作點的一串接。因此,根據本申請案,針對該各別盛行風條件或風速之該操作點將被解釋為一最佳操作點或該最佳操作點--該操作點亦以對應方式適用於一非最佳操作點或該非最佳操作點。因此,該最佳操作點不為針對任何條件的用於該風力發電設備之單一絕對操作點,而為針對該各別當前盛行風條件之許多操作點中之僅一者。 特別是針對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來儲存此操作特性。在此處所涉及之一可變速度風力發電設備之該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中,轉子葉片角在其係可調整的限度內通常獨立於針對彼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之該等風條件(亦即,該風速)而保持恆定。如上文所描述,僅實現該各別適用操作點(亦即,功率及旋轉速度)之調整。為了在該部分負載範圍中設定一增加旋轉速度歷時一過渡時期,提出,操作應基於一第二非最佳操作特性,而非一第一最佳操作特性。接著,基於彼非最佳操作特性,設定一較高旋轉速度,較佳地,其中功率係與在該對應最佳操作點之狀況下的功率相同。因此,彼第二操作特性為各自涉及高於該等對應最佳操作點之一旋轉速度之許多非最佳操作點的一串接。因此,可藉由儲存一對應第二操作特性而在該部分負載範圍中以一簡單方式實現該風力發電設備以一增加旋轉速度之操作之實施。 另外,在一另外組態中提出,隨著一風速在自全負載操作模式至該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之過渡中下降,特別是對於一預定風速範圍,該功率首先縮減,而該旋轉速度保持恆定。該全負載操作模式為該風速已達到標稱風速之值且該風力發電設備係以標稱功率及標稱旋轉速度在最佳狀況下操作所處的模式。若該旋轉速度進一步上升,則存在該轉子葉片角(所謂間距控制)之一改變以使該轉子之空氣動力學變差,以便自該風獲取更少能量,以便藉此抵抗旋轉速度之進一步增加。若該風速現在再次下降而使得該風力發電設備再次自該全負載模式進入至該部分負載模式,則此處提出,首先僅該功率縮減,但該旋轉速度尚未縮減或在小於常見程度之一程度上縮減。最初不縮減該旋轉速度意謂在該旋轉速度在該風速下降至比該標稱風速低一預定值時首先縮減的限度內。最初不縮減該旋轉速度在彼方面不應根據時間觀點予以解釋。 在一實施例中亦提出,在歷時一過渡時期之該全負載操作模式中,該風力發電設備係以高於該標稱旋轉速度之一旋轉速度操作。以一增加旋轉速度之此操作模式可不利地影響該風力發電設備之服務壽命且因此應保持儘可能地短。因此,該過渡時期應保持儘可能地短,諸如,僅10分鐘或僅1分鐘。 理想的是,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一轉子葉片或複數個轉子葉片,該或該等轉子葉片具有一可調整轉子葉片角,且該非最佳操作點之該轉子葉片角相對於該最佳操作點之該轉子葉片角各別地變更。一或多個轉子葉片具有一可調整轉子葉片角之一風力發電設備之使用在彼方面亦描述一類型之發電設備。表達「該轉子葉片角之調整」用以表示該轉子葉片角之主動確定性調整,換言之,此表達涉及藉由一馬達或其他致動器對該轉子葉片角之調整。較佳地,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一水平或實質上水平轉子軸線。此表達「水平轉子軸線」亦用以表示一類型之發電設備,亦即,一所謂水平軸線風力發電設備。彼表達亦包含在幾度(諸如,約5°或10°)內的該轉子軸線相對於水平線之一輕微傾斜角度。 因此,藉由合適轉子葉片角調整來實現一較高旋轉速度相對於該最佳旋轉速度之調整。因此,在該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中之該非最佳操作特性可涉及不同於為針對該最佳操作特性之狀況之轉子葉片角的一轉子葉片角。在該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中,亦可針對該非最佳操作特性來採用該轉子葉片角未被預示為恆定之調節,以作為相對於一已知且亦經儲存之最佳操作特性之一偏離。 較佳地,進行自該最佳操作點處之一操作模式至該非最佳操作點處之一操作模式的一改變。特別是針對預期可使用增加動能的情形來提出彼改變。該改變可較佳地受到一通知信號或改變信號之接收觸發。此通知或改變信號可藉由一外部網路業者傳輸。該網路業者可(例如)在他看到出現對支援該電網路之一需要的情況下傳輸此信號。因此,舉例而言,特定情形為吾人所知,該等情形可導致一臨界網路條件或可指示一臨界網路條件。舉例而言,(例如)出於修復目的或出於其他原因而暫時實現的該電網路之一傳輸線中之中斷可將該電網路置於一臨界條件中。在彼情形中,該網路業者可將此通知或改變信號傳達至該風力發電設備或具有複數個風力發電設備之一風力場。 較佳地,提出,當該風力發電設備係在該非最佳操作點處操作時,自該風力發電設備獲取動能,且使用彼能量以基於該盛行風條件而暫時將比該風力發電設備可自該當前盛行風獲取之功率更多的有效功率饋送至該電網路中。因此,藉由以一增加旋轉速度操作之該風力發電設備儲存之該動能用以支援該電網路。 較佳地,出於彼目的而提出,以使得藉由自該風力發電設備所獲取以用於將該額外有效功率饋送至該電網路中之該動能將該風力發電設備之該旋轉速度自該非最佳旋轉速度縮減至該最佳旋轉速度的一方式自該風力發電設備獲取彼動能。較佳地,比該最佳旋轉速度更進一步縮減該旋轉速度。因此,在具有額外儲存動能的情況下,該額外有效功率可首先饋送至該網路中以支援該網路,且因此比目前可自該風獲取之功率更多。 較佳地,該非最佳旋轉速度比該最佳旋轉速度高約0.5 rpm至1.5 rpm。進一步較佳地,該非最佳旋轉速度比該最佳旋轉速度高約1 rpm。以彼方式,可提出一顯著旋轉速度增加及連同該顯著旋轉速度增加之一顯著動能增加,而不會使該風力發電設備在一太不利之操作點處操作,特別是不會達到一高磨損位準且不會伴隨有關於該風力發電設備之穩定性之一過高風險。 因此,所描述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在彼方面,此控制方法通常包括控制,更具體言之,該控制可涉及一回饋,以便藉此形成一調節系統,或該控制可在無一回饋之情況下進行管理。換言之,調節為具有回饋之控制且因此包含一控制。術語「控制」用作一廣義術語。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風力發電設備,該風力發電設備包含一發電機及具有一可調整旋轉速度之一空氣動力轉子,該風力發電設備係用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法而操作。較佳地,在彼方面,使用一無齒輪風力發電設備。 在一實施例中提出,該風力發電設備具備FACTS能力。名稱FACTS代表「靈活性AC傳輸系統(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在德語用法中亦係常見的。彼表達用於電能技術中以表示一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用於電力供應網路中以用於特定地影響功率流。詳言之,此系統能夠以特定有目標之方式將有效功率及/或無功功率饋送至一網路中。另外,可取決於該網路中之量測來實現此饋送,以便藉此(例如)直接地對頻率改變作出反應。因此,提出一種風力發電設備,該風力發電設備可有利地用於網路支援。提供一增加旋轉速度歷時一過渡時期之選項給予提供呈動能形式之增加能量以用於支援該網路之選項。以彼方式,此網路支援系統可出於支援目的而提供額外有效功率且可在需要時將該有效功率饋送至該電網路中。 較佳地,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至少一轉換器,該至少一轉換器整流該發電機之經產生電能且再次將該電能轉換成AC以用於將該AC饋送至該電網路中,以便藉此實現對該電網路之頻率、電壓及相位之適應。具有一或多個此類轉換器之一風力發電設備亦被稱作一所謂全轉換器系統,關於該風力發電設備-除了損耗以外-所產生之所有電能皆傳遞通過該一或多個轉換器。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風力場,該風力場具有至少兩個風力發電設備,該至少兩個風力發電設備具有根據本發明之一控制方法。在彼方面,一風力場為複數個風力發電設備之一陣列,該複數個風力發電設備被耦接且特別具有一共同饋入點或複數個共同饋入點以用於將電能饋送至該電網路中。關於根據本發明之該方法及根據本發明之該風力發電設備而描述的優點可藉由彼風力場強化,以便藉此能夠提供一顯著高備用功率。 在下文中參看附圖藉由實施例而用實例來描述本發明。 圖1展示原則上自目前先進技術所知之水平軸線風力發電設備。根據本發明,圖1中之彼水平軸線風力發電設備經配備有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亦即,操作管理方法。 圖2用圖解法展示兩個操作特性,亦即,兩個旋轉速度-功率特性。彼圖解將最佳操作特性1展示為實線,且將非最佳操作特性2展示為虛線。兩個操作特性1及2僅表示可偏離實際組態之圖解組態。詳言之,實際組態可偏離簡化直線表示。彼表示實質上意欲說明最佳操作特性1與非最佳操作特性2之間的關係。此外,彼表示亦適用於圖3之圖解,該圖解亦可相對於實際組態極大地簡化。 現在可自圖2之圖解看出,在相等功率P下,相比於最佳操作特性1,非最佳操作特性2在每一狀況下涉及較高旋轉速度n。因此,可藉由使用非最佳操作特性2代替最佳操作特性1來達成該旋轉速度相對於各別最佳旋轉速度之增加。 兩個操作特性1及2在標稱點4處交會,在標稱點4處,風力發電設備係以標稱旋轉速度nN且在標稱功率PN下操作。彼標稱點或標稱操作點4可自達到標稱風速時起操作。功率P及旋轉速度N兩者皆不應增加超出標稱功率PN及標稱旋轉速度nN以避免使發電設備過載。然而,可能仍合理的是增加旋轉速度n至少歷時一短時期。彼情形係藉由以點線形式標繪之替代特性部分6說明。 圖3展示用以說明風力發電設備之操作管理的三個圖解。所有三個圖解分別表示取決於風速VW之操作參數,亦即,圖解A中之遞送功率P、風力發電設備(亦即,圖解B中之空氣動力轉子)之旋轉速度n,及圖解C中之轉子葉片角α。所有圖解涉及相同橫座標,風速係標繪於橫座標上。 圖解A展示取決於風速VW的功率P之特性變化。電力產生係以切入風速VWein開始。功率P以標稱風速VWN上升至標稱功率PN。彼區亦被稱作部分負載區。自標稱風速VWN至最大風速VWmax,遞送功率P保持恆定且風力發電設備遞送標稱功率PN。自最大風速VWmax,功率P縮減以保護發電設備,其中風速VW進一步增加。隨著根據本發明之旋轉速度增加,功率至少根據一實施例理想地保持不變,且在彼方面,圖解A僅展示針對功率P之特性,該特性適用於供最佳操作點使用且亦適用於供非最佳操作點使用。然而,在一實施例中,各別最佳操作點之功率可不同於對應非最佳操作點之功率且特別是可稍大於對應非最佳操作點之功率。 圖解B用圖解法將旋轉速度n之變化展示為用實線展示之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1,且展示經展示為虛線之非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2之組態。兩個旋轉速度特性31及32對應於圖解A之功率特性P,在此方面,在此關聯上亦重複到,表示係圖解的且理想化的,以便更好地說明本發明之觀念。 如圖3之圖解B所示,根據非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2之旋轉速度因此高於根據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1之旋轉速度,直至達到標稱風速VWN為止-亦即,在部分負載範圍中。當達到標稱風速VWN時,發電設備達到其操作點,且因此,旋轉速度n既根據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1又根據以虛線展示之非最佳旋轉速度特性32而達到標稱旋轉速度nN。或者,可假設,旋轉速度n仍增加至高於標稱旋轉速度nN,如藉由以點線展示之替代特性分支34所指示。在彼狀況下,耐受藉由對應高旋轉速度對風力發電設備之過載至少歷時一給定時期。 否則,最佳操作模式及非最佳操作模式之旋轉速度n在全負載範圍中或在全負載操作模式中(亦即,自風速VWN至最大風速VWmax)相同,更具體言之,旋轉速度n涉及標稱旋轉速度nN。對於所謂風暴區,亦即,對於大於最大風速VWmax之風速,旋轉速度n亦相同。 如圖解C所示的轉子葉片角α之變化可形成圖解A原則上所示之功率變化及圖解B所示之旋轉速度變化的基礎。圖解C亦用圖解法展示所說明變化。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41在圖解C中係藉由實線展示。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41在部分負載範圍或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中(亦即,高達標稱風速VWN)水平地延伸,且因此,轉子葉片角在此處保持不變。在全負載範圍或全負載操作模式中,亦即,自標稱風速VWN,出於保護目的而增加轉子葉片角以使轉子葉片轉向離開風。自達到最大風速VWmax起,存在轉子葉片角之進一步且特別是更大的調整以進一步保護發電設備。代替轉子葉片角之增加,表示針對全負載操作模式的轉子葉片角之縮減的方式亦為吾人所知;然而,彼情形未描述不同效應,而僅涉及命名差異。通常被稱作間距控制(pitch control)的在全負載操作模式中轉子葉片角之調整基本上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 非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42係以虛線展示且在部分負載範圍中展示稍小於相同範圍中之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41的轉子葉片角。彼較小轉子葉片角最初可被視為「不利」。接著可依靠較低位準之轉矩(亦即,反力矩)而達到較高旋轉速度。對應地亦表示反力矩之較低發電機力矩意謂有可能給出較高旋轉速度(如圖解B所示),較高旋轉速度又可導致變更之湧入流角。更具體言之,湧入流角不僅取決於風速VW,而且取決於轉子之速度且向量上由彼兩個速度構成。此外,關注根據以下公式的在功率P、旋轉速度n與轉矩N之間的通常已知關係:P=2 πnM。 當達到標稱風速VWN時,根據非最佳轉子葉片特性42之轉子葉片角等於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41之轉子葉片角。若高於標稱速度之旋轉速度待用於標稱風速VWN之區中,則在達到標稱風速VWN後,轉子葉片角最初將不會隨即增加(轉子葉片角將不被間距控制),如藉由經展示為點線之替代特性分支44所示。如上文所描述,在彼狀況下,可耐受發電設備之過載至少歷時某一時期。 因此,根據本發明,歷時一過渡期提出,風力發電設備應以至少輕微增加之旋轉速度操作以具有可用作動能之給定能量備用。 1‧‧‧最佳操作特性 2‧‧‧非最佳操作特性 4‧‧‧標稱操作點 6‧‧‧替代特性部分 31‧‧‧最佳旋轉速度特性 32‧‧‧非最佳旋轉速度特性 34‧‧‧替代特性分支 41‧‧‧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 42‧‧‧非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非最佳轉子葉片特性 44‧‧‧替代特性分支 圖1展示水平軸線風力發電設備;圖2展示具有兩個旋轉速度-功率特性之圖解;及圖3展示三個風速相依圖解。 31‧‧‧最佳旋轉速度特性 32‧‧‧非最佳旋轉速度特性 34‧‧‧替代特性分支 41‧‧‧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 42‧‧‧非最佳轉子葉片角特性/非最佳轉子葉片特性 44‧‧‧替代特性分支
权利要求:
Claims (12) [1] 一種控制連接至一電網路之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一發電機與具有一可調整旋轉速度之一空氣動力轉子,在該方法中,可使該風力發電設備以一最佳旋轉速度在相對於盛行風條件最佳之一操作點處操作,其中該風力發電設備係以一非最佳旋轉速度在一非最佳操作點處操作歷時一過渡時期或持久地操作,且該非最佳旋轉速度高於該最佳旋轉速度。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中,儲存一第一操作特性以用於設定一各別最佳操作速度,且使用一第二操作特性以用於控制以該非最佳旋轉速度之該風力發電設備,且基於該第二操作特性而設定該非最佳旋轉速度。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隨著一風速在自全負載操作模式至該部分負載操作模式之過渡中下降,特別是對於一預定風速範圍,功率首先縮減,而該旋轉速度保持恆定。 [4]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風力發電設備具有一轉子葉片或複數個轉子葉片,該或該等轉子葉片具有一可調整轉子葉片角,且該非最佳操作點之該轉子葉片角相對於該最佳操作點之該轉子葉片角各別地變更。 [5]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進行自該最佳操作點處之操作至該非最佳操作點處之操作的改變,該改變特別是受到一通知信號之接收觸發,該通知信號特別是藉由一網路業者傳輸之一外部通知信號。 [6]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當該風力發電設備係在該非最佳操作點處操作時,自該風力發電設備獲取動能,且使用該動能以基於該等盛行風條件而暫時將比該風力發電設備可自當前盛行風獲取之功率更多的有效功率饋送至該電網路中。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藉由經獲取以用於將該增加之有效功率饋送至該電網路中之該動能將該風力發電設備之該旋轉速度自該非最佳旋轉速度至少縮減至該最佳旋轉速度。 [8]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非最佳旋轉速度為約每分鐘0.5轉至1.5轉,特別是約每分鐘1轉,其高於該最佳旋轉速度。 [9] 一種具有一發電機與具有一可調整旋轉速度之一空氣動力轉子之風力發電設備,其特徵在於:該風力發電設備係用如前述請求項中之一項之一方法而操作。 [10] 如請求項9之風力發電設備,其中沒有齒輪總成設置於該空氣動力轉子與該發電機之間。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風力發電設備,其中該風力發電設備具備FACTS能力及/或具有一或多個轉換器,該一或多個轉換器用於整流該發電機之經產生電能且再次將該電能轉換成AC以用於以適應於該電網路中之頻率、電壓及相位之關係饋送至該電網路中。 [12] 一種風力場,其包括如請求項9至11中之一項之至少兩個風力發電設備,及用於饋入至少兩個風力發電設備或該兩個風力發電設備之電力之至少一共同饋入點。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51779B|2016-10-01|風力發電設備及操作一風力發電設備之方法 CA2883814C|2017-12-05|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farm US9506454B2|2016-11-29|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wind turbines US8093742B2|2012-01-10|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 dissipating unit in a wind turbine AU2010227613B2|2014-01-16|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JP6882452B2|2021-06-02|風力タービンの制御方法 WO2011087067A1|2011-07-21|可変速発電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822766B2|2017-11-21|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farm and wind farm JP5485368B2|2014-05-07|風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70125921A|2017-11-15|풍력 발전 설비의 운전 방법 US10968889B2|2021-04-06|Wind turbine control TWI543491B|2016-07-21|藉由風力發電設備或風力發電廠將電能饋送至供電網中之方法及將電能饋送至供電網中之風力發電設備及風力發電廠 EP2594786B1|2017-01-11|Method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CN108667081B|2020-04-28|一种采用无功功率优先模式的自封闭型电磁耦合调速风电机组控制方法 NZ615049B2|2016-03-30|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AU2014200885A1|2014-03-13|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CN112313408A|2021-02-02|风能设备的功率降低的运行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EP2694808B2|2021-10-13| JP5799159B2|2015-10-21| EP3135903B1|2021-06-30| CN103459838B|2017-03-29| AU2012234441A1|2013-10-03| CA2829167A1|2012-10-04| EP2694808A2|2014-02-12| CL2013002816A1|2014-03-07| HRP20161391T1|2016-12-02| PT2694808T|2017-01-02| NZ615049A|2015-12-24| DK3135903T3|2021-08-09| SI2694808T1|2017-01-31| EP3135903A1|2017-03-01| LT2694808T|2016-12-12| JP2014511968A|2014-05-19| MX355471B|2018-04-19| CA2829167C|2016-06-21| KR101545072B1|2015-08-17| RU2569121C2|2015-11-20| RU2013148782A|2015-05-10| HUE032358T2|2017-09-28| KR20130131472A|2013-12-03| CY1118291T1|2017-06-28| DK2694808T3|2017-01-09| WO2012130761A2|2012-10-04| AR085773A1|2013-10-23| US20140084587A1|2014-03-27| BR112013024971A2|2016-12-20| TWI551779B|2016-10-01| PL2694808T3|2017-04-28| TW201540944A|2015-11-01| RS55282B1|2017-03-31| DE102011006670A1|2012-10-04| US10027266B2|2018-07-17| AU2012234441B2|2016-03-24| EP2694808B1|2016-09-28| ES2605561T3|2017-03-15| ES2885436T3|2021-12-13| MX2013010822A|2013-10-17| WO2012130761A3|2013-05-30| CN103459838A|2013-12-18|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4313713A|1980-07-02|1982-02-02|Lambros Lois|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rotational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DE19532409B4|1995-09-01|2005-05-12|Wobben, Aloys, Dipl.-Ing.|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und eine zugehörige Windenergieanlage| RU2113616C1|1996-06-06|1998-06-20|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Фирма "Общемаш-Инжиниринг"|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US6840734B2|2000-03-08|2005-01-11|Forskningscenter Riso|Method of operating a turbine| DE10022974C2|2000-05-11|2003-10-23|Aloys Wobben|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Windenergieanlage| EP1429025B1|2001-12-28|2013-11-27|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Up-wind type windmil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DE10327344A1|2003-06-16|2005-01-27|Repower Systems Ag|Windenergieanlage| DE10341504A1|2003-09-03|2005-06-09|Repower Systems Ag|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Windenergie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Regelleistung mit Windenergieanlagen| US7528496B2|2003-09-03|2009-05-05|Repower Systems Ag|Method for 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rimary control power by means of wind turbines| DE10341502A1|2003-09-05|2005-03-31|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Infrarotreflektor und Infrarotstrahler mit einem Infrarotreflektor| DE102005029000B4|2005-06-21|2007-04-12|Repower Systems Ag|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Regelung der Drehzahl eines Rotor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05059888C5|2005-12-15|2016-03-10|Nordex Energy Gmbh|Verfahren zur Momenten- und Pitchsteuerung für eine Windenergieanlage abhängig von der Drehzahl| JP4738206B2|2006-02-28|2011-08-03|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風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420289B2|2006-12-06|2008-09-02|General Electric Company|Method for predicting a power curve for a wind turbine| DE102009014012B4|2009-03-23|2014-02-13|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EP2282053B1|2009-06-29|2016-01-13|Vestas Wind Systems A/S|Wind turbine providing grid support| US7902689B2|2009-07-07|2011-03-08|General Electric Company|Method and system for noise controlled operation of a wind turbine| JP5550283B2|2009-08-06|2014-07-16|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風力発電装置、風力発電装置の制御方法、風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風力発電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9388753B2|2009-09-17|2016-07-12|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nerator control having power grid communications| ES2358140B1|2009-10-23|2012-04-12|Game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Métodos de control de aerogeneradores para mejorar la producción de energ�?a.| US20110144814A1|2010-06-29|2011-06-16|Detlef Menke|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CN102782316B|2011-02-28|2015-05-20|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风力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11006682A1|2011-04-01|2012-10-04|Aloys Wobben|Polschuh| DK2767709T3|2013-02-14|2017-07-17|Siemens Ag|Wind turbin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DE102013203540A1|2013-03-01|2014-09-04|Senvion Se|Windenergieanlagen mit verbesserter Leistungsreservenbereithaltung| DE102013215396A1|2013-08-06|2015-02-12|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Steuern von Windenergieanlagen| DE102013215398A1|2013-08-06|2015-02-12|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Steuern von Windenergieanlagen| DE102013222452A1|2013-11-05|2015-05-07|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KR101637699B1|2014-10-20|2016-07-07|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풍력 발전기 속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032095A1|2014-12-10|2016-06-15|ALSTOM Renewable Technologies|Methods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and wind turbines| DE102015201431A1|2015-01-28|2016-07-28|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indparks| CN105986962B|2015-02-09|2018-11-09|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 CN107407258B|2015-03-05|2020-02-14|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涡轮机从低功率模式的功率攀升| DE102015119986A1|2015-11-18|2017-05-18|Wobben Properties Gmbh|Steuerung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mit verstellbaren Rotorblättern| CN105305438B|2015-11-18|2018-11-09|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变阻抗和受控交流电压源的新能源电站模型验证方法| DE102015223304A1|2015-11-25|2017-06-01|Zf Friedrichshafen Ag|Windenergie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15122039A1|2015-12-17|2017-06-22|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16101469A1|2016-01-27|2017-07-27|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Einspeis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in ein elektrisches Versorgungsnetz| US10075114B2|2016-03-03|2018-09-11|General Electric Company|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C link voltage of a power converter| DE102016105662A1|2016-03-29|2017-10-05|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Einspeis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in ein elektrisches Versorgungsnetz mit einem Windpark sowie Windpark| DE102016106215A1|2016-04-05|2017-10-05|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sowie Windenergieanlage zum Einspeis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DE102016122580A1|2016-11-23|2018-05-24|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Einspeis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in ein elektrisches Versorgungsnetz| US10634121B2|2017-06-15|2020-04-28|General Electric Company|Variable rated speed control in partial load operation of a wind turbine| DE102017119743A1|2017-08-29|2019-02-28|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mehrphasigen fremderregten Synchrongenerator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17122695A1|2017-09-29|2019-04-04|Wobben Properties Gmbh|Verfahren zum Versorgen von Windenergieanlagenkomponenten mit Energie sowie Energieversorgungseinrichtung und Windenergieanlage damit| DE102018100127A1|2018-01-04|2019-07-04|Wobben Properties Gmbh|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bei Sturm| CN111894800B|2020-07-16|2021-11-16|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一种提升环境适应性的风力发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法律状态:
2021-07-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DE102011006670A|DE102011006670A1|2011-04-01|2011-04-01|Windenergie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